探秘千年古邑的千年古榕
核心提示
位于佗城镇政府门前的古榕相传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,大多到过佗城旅游的人不曾留意它,因为在导游的解说词或众多的著作中,都只是轻描淡写的几句话,但它确以硕大的树冠庇护着世世代代的佗城人。在佗城人的眼里,它是重要的地标、虔诚的守护者、不朽的记录者,这或许也是古榕得以存在千年的秘密。
佗城镇政府门前原有两棵榕树,一棵于2001年枯死,余下一棵仍枝繁叶茂,树干周长6.5米,高约20米,树枝伸展覆盖半径16米,覆盖地面803平方米。据传,这棵古榕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。
重要的地标
“榕树参天木,千年逾古稀。枝繁形若盖,叶茂影如衣。”用这首诗来形容佗城镇政府门前的这棵古榕非常合适。佗城镇政府门前原有两棵榕树,右侧的一棵古榕于2001年枯死。余下一棵仍枝繁叶茂,树干周长6.5米,高约20米,树枝伸展覆盖半径16米,覆盖地面803平方米。虽然树干老态龙钟,盘根错节,但仍然生机勃勃。相传这是隋朝所植,迄今已有千年历史,没人知道为什么会种下这棵树。
土生土长的佗城人刘学义是小镇里有名的民间艺人,他的解释是“树”谐音同“枢”,这棵树的存在代表从古至今佗城都是重要的交通枢纽。他的说法得到了不少佗城人的认可。
为何佗城镇是重要的交通枢纽?嘉庆《龙川县志》有“居郡上游,当江赣之冲,为汀潮之障,则固三省咽喉,四周门户”之盛誉,苏辙也评价曰:“东接梅、潮,西连汀、赣,居上流而抚治之,一雄镇也。”暨南大学博导王元林曾在考察河源古道期间讲到,佗城位于东江岸边和韩江上游,沿水路上可到江西,下可出罗浮到南海,还可顺韩江至潮汕过闽越。陆路当时是岭南东部与西部、东北部、南部往来的必经之地,南可通罗浮、南海,东可通潮汕、闽越,西可至南雄、梅关,北可出江西入中原。对于秦帝国而言,掌握了龙川,就在岭南东部控制了东西南北的交通,所以赵佗会在此筑城。可见古代粤东北地区交通网络以龙川佗城为中心,是闽粤赣交通要道。
而今,佗城镇毗邻东源县,距龙川县城、龙川火车站仅8.5公里,河梅高速公路龙川西出口距镇区仅1.5公里,东江、205国道、河梅高速公路在境内经过,古今交通方式的更迭,并未使佗城失去交通枢纽的优势,反而凭借其优越的地理环境,吸引了众多的游客,带动了佗城的经济快速发展。
刘学义老人“榕树代表着交通枢纽”的说法未必没有道理,从古至今,佗城占据重要的交通位置,是闽粤赣的交通要道。
虔诚的守护者
佗城景区管理处副主任马建成说,他每天和成百上千的游客打交道,却鲜有人去看看这棵古榕,大多数人只是站在远处匆匆一瞥。而马建成却对榕树有着深厚的感情,他说这棵古榕安静地聆听着历史缓缓走来的脚步,在无始无终的时空隧道中,虔诚守护着这片热土。
新建的刘氏祠堂背靠着这棵榕树,用刘学义老人的话讲,就是“背靠大树好乘凉”。他希望大榕树能够庇护刘家子孙平平安安。童年在榕树下捉迷藏、过家家;青年时,在榕树下约会;老年时,又傍着榕树,放几张竹椅,沏一壶清茶。这是多么诗意的生活,所以每次从榕树下走过,他都会心生敬意。
《广东新语》中关于榕树的解释:“榕,容也。常为大厦以容人,能庇风雨,又以材无所可用,为斤斧所容,故曰榕,自容亦能容乎人也。”榕树能容人,所以佗城拥有各种姓氏的人,这是一位佗城的手工艺人的说法。据了解,佗城有4万多人口,竟有179个姓氏,占据了《百家姓》的1/3。
有位80多岁的老人说,佗城镇里老人都很长寿,有很多百岁老人,这是多好的福气啊,这都离不开榕树的庇护。
还有人认为“榕”谐音同“荣”,有繁荣昌盛之意,所以有些老人逢年过节会在树下祈求繁荣,保佑子子孙孙平安富裕。“请定树神作契,择定一个与准契儿无犯的好日子,将准契儿父母的姓名、准契儿的姓名和出生日期及住址、许愿的内容,写在黄纸或红纸上。将婴孩过契给神灵,祈望神的威灵来护荫其儿女,得以无灾无难地成长。”刘学义老人说很多人都有契树神的习俗。
古榕庇护着佗城人,佗城人民也尽力保护这棵古榕,不让它受丁点损伤,据佗城镇委书记陈文忠说,佗城人自老至幼,自官至民,同心协力,共护古榕。每年他们都会请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修建保护,还成立专门机构,制订实施方案,清除古榕寄生物,扑杀病虫害,铲除树头周围水泥板和其他物体,回填有机质土壤,为古榕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。
不朽的记录者
“榕树那企图笼罩大地的浓荫,那企图吞没白云的树冠,那企图饮尽地下全部水分的根群,那陡立而又弯曲多节的巨枝所构筑的殿廊、山脉、峡谷和道路,一起在放射着生命的光波与音波。”有人这样描写榕树。历经1200多年,在佗城人眼中,古榕却容颜不改。
刘学义老人说,从他小时候起,榕树就没有变过样子:“这棵古榕看着我从小变老,但它却容颜不改。”据了解,榕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,不管是身处多么恶劣的环境,哪怕是在几乎没有泥土的石缝、砖缝里,它也一样能茁壮地长成参天大树,这也是它“不朽”的原因。与这棵古榕相距约两公里的西门码头也有一棵榕树,这棵榕树据说是为了给码头上的人乘凉而种的。树干周长3.8米,盘根圆形,半径1.2米,树高约18米。树冠覆盖直径28米,树围5米,覆盖面积615平方米。据村民介绍,此树树龄已有100多年历史。这棵古榕因为种在民居附近,所以与人们关系更为密切。它更加熟悉镇上的每一缕炊烟,每一声鸡鸣。
如今它的周围筑起了石桌、石凳。每当炎热的中午,强烈的阳光令屋内如焚、土地冒烟,有这棵高大的榕树撑开遮天巨伞,抗拒迫人的酷热,洒落一地阴凉,让晒得黝黑的农人们踏着发烫的石板路到这里透一口气。每到傍晚,也是这里最热闹的时候,一天的农活结束了,女人都在家里做饭,袅袅的炊烟随着风飘得很远,老人领着孩子早早到了榕树下,聚在一起抱着膀子谈收成、谈天气……这些都一一被榕树记录。
告别榕树,再看一眼榕树,根须千丝万缕垂在空中,远看就似万千根垂柳的枝条在随风轻拂,又像是万千美女在朝你招手,邀你近前一亲芳泽。千年前它已如此,千年后或许它依旧如此。

抖音号

龙川新闻APP

龙川党建

圆点直播

央视频号

龙川民生

龙川财经

广电网络

龙川公安

龙川广播

龙川发布

龙川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