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古镇重现繁华
一座古镇,紧系着一座城市的历史与文明。置身佗城老街,千年风霜扑面而来:秦时古城基、越王井、赵佗故居、马前岗等遗址;唐代的正相塔;明清时代的城隍庙、越王庙、孔庙、东河、仙塔桥、新塔、考棚等旧址及古建筑……俨然打开了一本岭南历史文化的说明书。古龙川佗城,以她的千年历史见证了千年前赵佗挥师岭南的悠悠往事。而今,身披千年尘埃,沐浴新时代阳光的佗城古镇,就像一块古老的钟表,时间的背后蕴藏着的满是故事与沧桑,这里也因保留了大量的古代民居和风俗而声名鹊起。
中国地名文化遗产"千年古县”——龙川县,素有"秦朝古镇,汉唐名城”美称,皆缘于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——佗城。佗城位于广东省龙川县境最南端,为龙川秦代古县城,是广东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,秦朝在广东设置的四个古县之一,迄今已有2225年的历史,是岭南历史上建制最早的一个县,也是秦代中原文化南下与百越文化融合的"试验田”。
行走在佗城幽深斑驳的老街老巷,记者发现,改造一新的佗城大街小巷里三角彩旗飘扬,勃勃生机的气息从千百年的砖瓦中、古屋中、古树里、古巷里,古老的护城河里渗透出来,铺天盖地,四周弥漫。踏上一层又一层高高低低的石板台阶,穿过一条小巷,沿街的商铺贩卖着各种各样的干货。在这里没有如同集市一样的喧嚣、吆喝,没有强行拉你入店购买的小商小贩,这里的人们坐在一旁或闲话家常,或凑在一起打牌。年逾古稀的老人沿街而坐,小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嬉笑玩耍,这里唯一不缺的就是时间,而时间却在这幽深的老巷子里缓缓流动,人们几乎感觉不到它的流逝。
走进一座古宅院,从精美的窗饰、门饰依然能领略到往日的兴盛。透过雕花的窗户缝隙看到,没人住的房间都被打扫干净。里面虽然没摆家具,但墙壁基本完好。现年七十多岁的张立文虽已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:"这座房子很老了,我们非常爱护,每天都打扫得干干净净。”与花草相映成趣。
佗城曾是商贸发达、经济繁荣、文化丰富的一个重镇。它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,独具魅力,引人神往。
在佗城镇,祠堂是一处可见的风景。两旁保留完好的建筑让人觉得时间在这里好像停滞过一样。虽然经历过千百年的历史沧桑,但佗城至今仍保存80多处文物古迹。据说,在龙川县的142个姓中,佗城就占了138个。这些古老的祠堂,是当年赵佗推行民族融合政策的结晶,如今也成了各姓氏寻宗拜祖的地方。抬头望着这些斑驳的字迹,仿佛看到了当年高家人考中进士,跨马游街、衣锦还乡的热闹场面。
据了解,南越王赵佗在任龙川县令的六年间,从关中迁来一批犯人与土著杂居,其中有贵族,带来先进文化。赵佗又从中原迁了1.5万名少女到龙川与士卒结婚,以至发展到今天人口不到5万的佗城镇姓氏竟多达179个。所以佗城有记录的祠堂有89座,现在尚有50多座保存完好。去年借世客会之机,龙川县投入巨资修缮改造文物古迹,欲重现古城旧貌。日前,古牌坊、百岁街、中山街、姓氏宗祠、商会旧址、秦代古城墙(现存56米)、主街道路、北门古城楼、游客中心、南越王庙、龙川考棚、越王井、越王广场、西门古码头、苏堤等古景点的修缮和恢复建设工作完工,古镇再现秦汉风貌。据介绍,佗城的修缮在严格按照《文物法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,充分听取了香港大学、华南理工大学、华南农业大学教授专家的意见建议,并邀请他们参与规划设计、论证评审。复古修缮自始至终都将佗城的历史文化与特色文化相结合。
夜幕之下,华灯初上,昔日破败的古镇,如今已展现一股秦汉风韵。古景点一一恢复,上千个红灯笼、壁灯挂满了大街小巷,古镇的面孔开始生动起来。

抖音号

龙川新闻APP

龙川党建

圆点直播

央视频号

龙川民生

龙川财经

广电网络

龙川公安

龙川广播

龙川发布

龙川新闻